• <code id="yu0ak"><xmp id="yu0ak"></xmp></code>
    <abbr id="yu0ak"><source id="yu0ak"></source></abbr>
    <li id="yu0ak"><source id="yu0ak"></source></li>
  • <abbr id="yu0ak"></abbr>
    <rt id="yu0ak"><acronym id="yu0ak"></acronym></rt>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首頁> 中國教育>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小學:創新探索“新三好”德育課程

    2023-07-19 08:5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小學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切實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指向“新三好”品格提升的共育課程作為重要抓手, 積極建設別有意義的“新三好”德育課程。

    一、目標框架:“新三好”德育課程的行動指南

    “教育即德化”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顯著特征,也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品質。德育課程注重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靈和文明的舉止。

    小學教育是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教育。遵循兒童成長的軌跡,學校提出“新三好”育人目標。所謂“新三好”,即在家庭樂做好孩子,在學校爭做好學生,在社會學做好公民。近年來,學校提煉出“新三好”學生應具備的素養,即自理、樂觀、誠信、勤奮、創新、擔當,并依據學段特點,有側重地進行培養。

    一年級為“自理小能手”,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料理的能力及在集體生活中自我管理的能力。二年級為“樂觀小天使”,培養學生以陽光、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的能力。三年級為“誠信小標兵”,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筑牢立身之本,學得做人之道。四年級為“勤奮小舵手”,培養學生認真努力、踏踏實實、不怕吃苦的傳統美德。五年級為“創新小達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六年級為“擔當小主人”,培養學生勇于承擔應盡責任的意識,以及主動作為、不斷磨煉自我的品質和素養。

    對于每個素養,學校均細化評價要求,比如一年級的“自理”素養,從“能料理自己生活,講究個人衛生,收拾書桌房間,合理作息時間;能管理自己學習,準備學習用品,養成專注習慣,按時獨立作業;能處理簡單關系,會做簡單家務,懂得關心家人,聽從師長教導,融洽同伴交往”等方面進行評價。每個年級確定一個核心素養,目標集中,措施得當,能有效落實“新三好”的總體育人目標。

    同時,學校整合了教育資源,利用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平臺,以“三字歌”融行為要求,以“七色花”做活動載體,形成了“七彩屋”“七彩園”“七彩城”“七彩島”評價系列。“七彩屋”為家庭考評項目,引導孩子在家養成良好習慣,由家長協助孩子評定;“七彩園”圖表張貼于各教室,全面推進學生品質與素養的生成;“七彩城”圖表記錄學生的社區表現;“七彩島”成長檔案袋收集學生在學校、家庭、社區各方面成長資料,每學期整理一次,通過班會互動展示。通過多力互融,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內容研發:“新三好”課程的核心要素

    學校以“新三好”創新育人目標為驅動力量,鏈接時代要求,以提升家長教育素養、優化學校教育環境、融合社會教育力量為旨歸,不斷探索和完善“新三好”德育課程的內容。

    (一)開發“新三好”素養課程

    基于“新三好”學生素養,學校編撰了《三字歌》《三愛故事》《“新三好”學生素養手冊》等素養課程讀本,以此作為常規德育課程的有益補充。“三字歌”承載著一個個行動要點。例如,兒童放學回家會念起:“好孩子,要記住,孝當先,敬父母,知感恩,遵教導,會體貼,心腸好。自己事,自己做,不嬌氣,不懶惰,會刷牙,勤洗澡,衣和物,整理好。”溫暖的歌謠,承載著家校共同的期望,在低吟淺唱中將各項要求根植于兒童內心,落實于兒童自覺的行動中。“三愛故事”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小故事,要求學生書寫自己的故事,并講給別人聽。由此,全校印發《“新三好”故事專輯》作為校本讀物,進一步放大故事的育人作用。《“新三好”學生素養手冊》,涵育立志于心、優雅于行、實踐創新等時代少年新品格,供評價學生品行使用。

    (二)深化“新三好”共育課程

    首先,開發家庭教育“第一課程”。學校編寫《“新三好”家長讀本》,制訂《“新三好”家長行為規范》,培養專業化家長,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及教育能力,以言傳身教影響并幫助孩子錘煉品格,讓家庭成為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其次,優化學校教育主體課程。學校深化“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豐富少先隊活動課程、班會課程,依托專業課、班會、少先隊活動等,進行少年兒童理想信念教育、禮儀養成教育等。再次,完善社區環境延展課程。學校依托節假日、紀念日等開展“節假日序列課程”,在寒暑假開展“生活體驗周研究課程”,并利用轄區教育資源,開展消防演練、軍營體驗、模擬法庭、禁毒講座、反恐防暴等活動,不斷豐富課程內容。

    (三)建設“新三好”物態課程

    學校升級“新三好”展室,布展德育實踐二十多年來各階段的研究成果;發布“新三好”風鈴,教師隨手拍最美行為在校園網發布并擇優宣傳;扮靚“新三好”大廳,以素養小舞臺、靜心小書閣、禮儀文化柱、三好足跡墻為主體,以美育美;打造“新三好”走廊,以歷屆“三好標兵”事跡及書畫作品記錄成長足跡;充分調動社區資源及家長的社會資源,開辟社區德育實踐基地,實現社會與學校“互哺”化融合。

    三、寓教于行:“新三好”課程的實施路徑

    “新三好”課程的實施,遵循著“德教合一”“寓教于行”的教學要求,實施“新三好”課堂,推進“新三好”行動,落實課程內容,實現育人目標。

    (一)實施“新三好”課堂

    “新三好”和諧共育課程扎根兒童的現實生活土壤,不斷完善課堂載體,即豐富“班級小課堂”,厚植內涵,培植學生素養;拓展“學校中課堂”,升級環境,創新活動載體;融入“社會大課堂”,聚焦共育,指向兒童品格提升。

    “班級小課堂”,將《三字歌》《“三好標兵”故事》《“新三好”學生素養手冊》這些課程讀本作為教材,依托道德與法治課、班會課、少先隊活動課等展開教學,對少年兒童進行“新三好”素養教育。

    “學校中課堂”以升級和優化育人環境,注重物型課程對兒童成長的積極影響為著力點,創設“向美、向善”的校園環境,陶冶師生的生命情懷,使之“優雅于行”。“新三好”主題展室的德育實踐研究成果,成為“新三好”文化教育基地;“新三好”大廳各分區的精美作品,讓德育的美成為一種力量。

    “社會大課堂”撬動家庭和社會積極力量,為學生成長助力。一方面,通過親子趣味運動會、親子誦讀比賽、家長才藝進課堂、家長志愿者服務等,加強親子交流,讓家長參與并見證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推進社區教育“互哺”化:與學校周邊社區協作并建立德育基地,組織“新三好”假日小隊參與社區活動;聯合區武警中隊、消防中隊、關工委等部門參與教育活動,以體驗式生活課程為主導,為兒童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促進兒童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推進“新三好”行動

    “新三好”行動是通州小學的德育特色活動,學生走出校園,走上社會,以親力親為的實踐彰顯仁愛有禮、責任在肩、勇于擔當的通小學子的風采。

    紅色傳承筑牢成長底氣。抗戰精神和英雄業績,是培育學生愛國情懷最好的教科書。國慶之際,學校成立“銘記紅色”故事巡講小隊,帶領學生分別走進鎮南社區、萬達廣場、城區幼兒園、應急指揮中心等,講述一個個英雄人物感人的故事,傳揚社會正能量。通過這一活動,回望那段悲壯的歷史,找尋家鄉大地上那片鮮紅的奇跡,感受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擁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學習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篤定信念。

    勞動體驗催生成長力量。以“荷鋤勞作,耕讀童年”為主題舉行成長儀式活動。“小花農”“小保安”“小環衛”“小保潔”“小菜農”、食堂“洗碗工”、超市“理貨員”和“小收納”……校內外各種勞動崗位體驗,讓學生在勞動與服務過程里真正成長。學生還在輔導教師的帶領下,走進南通新華建筑、通州建總、南通四建等單位,參觀公司環境,調研企業文化,了解家鄉建筑鐵軍的杰出貢獻,學習、致敬并弘揚他們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為民造福的工匠精神,近距離觸摸家鄉知名企業的輝煌成就,深度感受勞動的大美身影、大美作品、大美情懷與大美精神。

    愛心守望壯闊成長胸襟。學生積極參與“新三好”黨員助教殘聯接力行動,赴殘聯陪伴特殊兒童上課;邀請特殊兒童到校上有趣的手工課、科學課,參觀3D打印機、創客實驗器材等新鮮裝備,聽小社員講解演示智能路燈、聰明雨棚、自動旗桿、智慧垃圾回收箱等參賽獲獎作品……學生以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擎起星之微光,擦亮一方晴空,烘暖特殊群體。

    此外,“守護微心愿,牽手同成長”活動,“讓閱讀照亮邊疆孩子未來”愛心圖書捐贈儀式,“愛心接力跑,家風正能量”儲蓄罐認領活動……一顆顆愛心、一項項行動,學生用愛心匯聚成明亮遠方的光芒。

    “新三好”德育課程實踐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需要我們在研究中繼續深化,以問題為導向,讓課程更專業、更規范、更有實效。

    ( 作者陳玉系通州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