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yu0ak"><xmp id="yu0ak"></xmp></code>
    <abbr id="yu0ak"><source id="yu0ak"></source></abbr>
    <li id="yu0ak"><source id="yu0ak"></source></li>
  • <abbr id="yu0ak"></abbr>
    <rt id="yu0ak"><acronym id="yu0ak"></acronym></rt>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首頁> 中國教育>

    50%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如何培養有幸福力的孩子

    2023-10-23 10:4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10月21日-22日,主題為“青少年抑郁癥解析”的首屆青少年心理安全論壇在云南昆明舉行。論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昆明丑小鴨中學和云南育才教育集團承辦。

    《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患抑郁癥人數超過9500萬,30%是18歲以下青少年(其中50%是在校學生)。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今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門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將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image.png

    論壇現場

    學業壓力和家庭環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主因

    青少年心理安全論壇主席、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于近日在線上開展了關于“青少年心理焦慮、抑郁”的問卷調查。調查共計收到有效樣本21551份,覆蓋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

    調查顯示,在影響青少年焦慮(抑郁)的各種因素中,選擇最多的為“升學壓力”,人數為11779,占比為54.66%;其次為“父母期望”,人數為9386,占比43.55%; “學校考試評比”,人數為8614,占比39.97%;選擇“教師言行”“人際交往”與“成長困惑”的人數相對平均,分別為4027、4729、4096,占比在20%左右。

    其中,處于非常焦慮狀態需要尋求幫助者達511人,焦慮到無法正常學習者158人,已在醫院確診者107人,共占比29.36%。其中,在已經確診焦慮的青少年中,輕度、中度和重度焦慮者分布較為平均,分別占比為34.83%,33.71%,31.46%。

    北京四中原校長、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校長劉長銘指出,非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成為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學生厭學是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

    劉長銘認為,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在家庭,例如父母感情破裂、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家教方法不當、家長強勢、家庭生活氛圍異常過度關注考分,缺少理解。從學校角度來看,被忽視或被霸凌、師生,同學關系緊張;學習受挫,壓力過大、學習內容枯燥形式單一 、缺少“社會性學習活動” 等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image.png

    北京四中原校長、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校長劉長銘

    劉長銘談到,家庭教育中夫妻感情永遠是第一重要的,這是家庭構成的基礎,如果基礎不存在了,那么孩子不可能在家庭中獲得安全感。

    四川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張皓也提到,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延續。家庭教育有學校教育替代不了的內涵。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理事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楊東平在演講中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疾病的產生,最主要的源頭就是沉重的課業負擔,學習和考試壓力。

    《少年發聲》作者陳瑜在過去三年時間里,訪談了全國近100位青少年。陳瑜發現,無論是學習成績不理想,成績處于中段,還是成績優秀的孩子,都不開心。

    “這真的是一個很令人沮喪的現狀”。陳瑜談到,成績墊底的孩子,他們在學習這件事情上面沒有正反饋且在班集體里無尊嚴。

    學習成績中段的孩子,他們的努力和最后的反饋不成正比,成績不上不下也很痛苦,爸爸媽卻認為孩子不夠努力。

    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及咨詢專家陳默指出,當前對學生的評價,依然是集體主義式的評價。

    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小時候搶跑,當然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當處在強手如林的環境里,沒有達到期待時,這些孩子往往出現系統性崩潰。“我采訪的抑郁癥的孩子超過一半都是年級前5,班級前5的。”

    陳瑜稱,以前的孩子可能初二以上才會出現厭學的狀況,但現在小學高年級學生普遍厭學,這種情緒甚至出現在一、二年級孩子中。因為這些孩子可能在幼兒園就已經搶跑了,神經繃得很緊,那厭學就發生的更早。

    資深精神科主治醫生、昆明丑小鴨中學連續12年志愿者范麗榮談到,每個生病的孩子背后必然都有一個生病的家庭或者生病的環境。如果對孩子的抑郁癥積極進行干預,抑郁的這段經歷雁過無痕,可以成為他成長的特殊養分。

    如果我們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治療不及時就會走到另一個極端,會影響他的個性和智能發展,一直延續到成年甚至老年,形成抑郁型人格障礙。

    image.png

    論壇嘉賓從左至右: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首任新聞發言人王旭明;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新影;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孫時進;北京四中原校長、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校長劉長銘

    培養具備面向未來,有幸福力的孩子

    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孫時進認為,若不把人的幸福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社會上出現的抑郁癥問題將會愈發嚴重。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新影長期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做跟蹤研究。她在論壇現場分享了3個研究成果。

    第一個研究成果,如果家長對孩子不好,孩子就容易成為受氣包或刺頭,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里非常容易被其他的孩子霸凌。這類孩子在被欺負之后就會產生各種情緒問題,甚至自傷自殺。

    第二個研究成果,父母的高期待會導致孩子的焦慮和抑郁,孩子的成績反而不好。父母應該做壓力隔火墻,讓孩子盡量的在一個比較放松的狀態下去學習和生活。

    第三個研究成果,打罵孩子、高控制、經常批評貶損,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從而導致孩子心理問題產生。

    李新影建議,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學校、家庭、社區、醫療機構以及媒體形成有機聯動,同時要提高教師和家長群體的心理健康素養。

    “如果外面受挫,家里面又不是那么有一個安全的環境,那么這個孩子的下面的行為可能危險的系數就要大一些。”劉長銘認為,緩解青少年抑郁的問題,必須把青少年的成長體驗變成他的一個快樂的過程,順應天性,回歸到教育,把學習變成讓孩子體驗快樂成長的過程,讓學生獲得快樂的體驗,這是學校高質量發展也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標志。

    昆明市政協原副主席、昆明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汪葉菊長期從事教育和文化工作,她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作為一個優秀孩子的媽媽,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關愛,在面對問題時一起分析探討,就能和孩子變為朋友,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重歸陽光燦爛的生活。

    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詹大年被稱為“問題孩子他爹”。昆明丑小鴨中學全校僅有六七十個孩子,來自全國各地,每個人背后都有一段殘酷青春。在詹大年眼中,“問題孩子”是被誤解的白天鵝。

    詹大年認為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最關鍵的方案就是關系療法,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走過12年,陪伴了2000多名學生,丑小鴨中學對青少年抑郁癥問題做了有效的探索,讓數百名抑郁癥孩子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

    詹大年稱,抑郁癥不可怕,他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同時,不能把問題孩子邊緣化,問題孩子是遇到問題不能解決的孩子,問題孩子可能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孩子。

    著名建筑設計師陳江也認為,教育不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學會觀察世界的規律,學會如何建立與世界的關系,如何處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我想今天患抑郁癥的孩子這么多,重要的原因是,有差異的孩子被無差別的教育。” 上海建平中學原校長、西安東城第二學校校長馮恩洪表示,給有差異的學生提供能力相當的教育,是高水平的教育公平。

    馮恩洪介紹,在西安東城第二學校,學生分組學習。從6歲開始,6人一組,學會合作,享受合作。同時,教師分層教學,因為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差異。此外,學校組建了100個學生社團,用100門選擇課程來落實發展分類管理。

    image.png

    論壇嘉賓從左至右:青少年心理安全論壇主席、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青少年心理安全論壇執行主席詹大年;上海建平中學原校長、西安東城第二學校校長馮恩洪

    推行小學全科教師模式,改善教育生態

    對青少年抑郁癥患者而言,學業壓力也成為壓在他們身上的一座大山。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瞄準一個定位:將校內減負提質作為“雙減”工作的治本之策,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使學生更好回歸校園。

    楊東平認為,把“減負”轉化為具體的教育實踐,首先是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學習觀、學生觀。以人為本,幸福比成功更重要。要實行善待兒童,使兒童免于恐懼,能夠保障兒童睡眠休息的教育,能夠增進個人和社會福祉的教育,培養勤勞善良、有正義感,能夠自食其力并服務社會的合格公民,培養具有自我發展能力,創業精神的終身學習者,而不是會迅速過時的考試機器,形成低競爭、低評價、低管控的教育生態。

    image.png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理事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楊東平在線上分享

    楊東平稱,做減法的素質教育,就是教育的源頭減負。他認為,從源頭上減少課程數、學時數,大幅度的降低教學難度,考試難度,這是一個非做不可的基本方向,而且一抓就靈。

    楊東平提出,做減法的教育還有一個方向是推行小學的全科教師模式,改善教育生態。全科教師不僅僅減少了教師人數,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有一種全新的教育生態,使老師和學生親密接觸,使學生對新的學科消除了陌生感。全科教師模式還有一個好處,幾門課程都歸一個老師出題做作業,就減少層層加碼,避免老師互相爭奪學生時間。

    “一些東亞國家,包括西方的國家,小學尤其是低年級都是全科教師,一個班主任教語、數、英甚至體育。”

    楊東平提出的另一個減負建議是,適時的取消中考,通過促進高中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多元化來實現這個目標。“這個目標實際上在東亞國家也都大致是實現了的。”

    目前,東亞一些國家都在進行教育改革。比如,日本中小學沒有重點學校重點班,完全一視同仁;韓國提出實現“幸福教育”,培養創新人才。以初中“自由學期”制試點為抓手。2016年,全面實施初中自由學年制;新加坡減少課程教學,提出“為生活而學”。

    改革也是一場競爭,東亞國家就教育存在的問題已經采取了很不同的強有力措施。楊東平表示,中國需要迎頭趕上,而不是僅僅在學校和家長的層面上減負。“畢竟在少子化時代,每一個兒童都是珍貴的,我們需要用教育紅利去彌補人口紅利的缺失。”

    image.png

    圖為云南育才教育集總校長郭跨存

    云南育才教育集總校長郭跨存在現場分享了學校的“五會1000分修煉”育人模式。這個模式主要是讓孩子們在“會做人、會學習、會生存、會關心、會創新”這五大方面進行修煉,通過21個A級指標,159個c級指標,670個D級指標提出共計1000分量化考核標準來擬定學生的基本素質評價。

    比如學生每周從“聽課狀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課外閱讀、作業完成與訂正、誠信考試”等方面來講解自己的修煉完成情況、修煉成效以及改進不足之處的方法,并結合本周修煉情況作出下周的修煉計劃,提出修煉目標。

    “這對破解當前‘五育’評價缺失、學生自主管理意識不強等問題提供了可操作的新范式。” 郭跨存談道。

    image.png

    分享嘉賓從左至右:南京市芳草園小學教師郭文紅;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青少年心理安全論壇執行主席詹大年;資深精神科主治醫生、昆明丑小鴨中學連續12年志愿者范麗榮;“少年大不同”創始人、暢銷書《少年發聲》作者陳瑜;上海建平中學原校長、西安東城第二學校校長馮恩洪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科和活動里

    今年4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這標志著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首任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談到,要把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落實和做細,首先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對癥下藥,不能是大人得病,孩子吃藥,社會得病,個體吃藥。

    “學生一旦出事一定會把板子打到老師身上,所以校長、老師壓力很大。”南京市芳草園小學教師郭文紅作為一線教師提道。

    王旭明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有的是教育問題,有的是犯罪學問題,有的是家庭教育問題,有的是社會教育問題,有的是個性品質和心理品質問題等,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歸于心理病來治。

    李鎮西所做的調查表明,青少年在出現焦慮或者抑郁狀態時“與教師交流”和“向心理專業人士咨詢”的人數較少。

    李鎮西分析,主要原因是普通教師對于處理青少年焦慮或抑郁等心理問題缺少經驗,一般學校有專職心理教師的并不多,不少學生羞于與教師交流。另外,青少年往往心理問題嚴重時才會向心理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同時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包袱和咨詢費用,這也是選擇該方式較少的重要原因。

    “心理教育的開展,絕對不能僅僅靠開會議文件和通知,用習慣的知識傳授性來完成是不可能的,必須要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和教學途徑和服務。不是學校專門配幾個心理老師,開幾門心理課,設立一個心理咨詢,就可以解決問題的。”王旭明認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科教育和各種活動課中,所有的教師應該具有積極良好心理狀態和一定的心理知識。心理健康的維護和心理疾病的治療不能只靠醫學。

    王旭明談到,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做實做細要抓關鍵因素、關鍵環節、關鍵時期。關鍵時期:小升初、初升高、少年兒童期;關鍵因素:考試學業、升學求職、父母離異、家庭變故、情感人際、初戀等;關鍵環節:預警、健康教育、咨詢、干預處置、領導能力、教師水平等。

    image.png

    圖為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首任新聞發言人王旭明

    王旭明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發展還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中小學不宜專門開設心理課,要將心理健康內容滲透到各個學科教育中。

    第二,中小學尤其是師風師德建設和專業水準都不夠的學校,不要開展大面積的心理健康普測和通過簡單的答卷做簡單的判斷。“現在有些公司要推廣答卷,學校要交費,光答卷就分成高、中、低若干個類型,通過若干個類來進行不同的咨詢、交費,過程非常復雜,我希望學校一定要把好這個關。”

    第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不要用健康或不健康做簡單的判斷,這只是在研究時使用的詞語,對學生要特別保護。

    兩天的論壇活動,來自全國教育界、心理學界和醫學界的專家學者圍繞青少年抑郁癥防治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達成《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昆明共識》:重視學校專業隊伍建設;正確看待生命成長問題;更新家長固有教育觀念;采用客觀公正心理測評;實現社會醫療心理統一;堅持多種方式對癥治療。

    首屆青少年心理安全論壇還在20日晚和21日晚專門設置了“青少年心理夜話”和“青少年心理問題沙龍”,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者與演講嘉賓面對面交流。其中有案例分享,有答疑解惑,有共同診療,也有觀點交鋒,會場氣氛融洽而熱烈,金句頻出。一位來自西安的學生家長說:“李鎮西老師的一句話,緩解了我內心長久的焦慮,他說‘要接受孩子的不出類拔萃’,發自內心接受孩子的普通,只要孩子健康快樂,自食其力,就是我們家長的欣慰乃至驕傲。有的時候一直在努力奔跑,卻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

    image.png

    論壇現場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是目前國內頂尖的教育改革跨界交流平臺和享有盛譽的新型教育智庫,宗旨是“凝聚社會共識,推動教育改革。”論壇的最大特點是跨界,匯聚了國內外教育理論、教育實踐專家以及政治、經濟、人文、社科等各界著名人士。目前,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的組織論壇、專題研討、課題研究、出版宣傳,已經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得到了決策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19年11月,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被評為中國教育智庫社會影響力前三名。(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