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yu0ak"><xmp id="yu0ak"></xmp></code>
    <abbr id="yu0ak"><source id="yu0ak"></source></abbr>
    <li id="yu0ak"><source id="yu0ak"></source></li>
  • <abbr id="yu0ak"></abbr>
    <rt id="yu0ak"><acronym id="yu0ak"></acronym></rt>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首頁> 中國教育>

    教育家是從課堂里走出來的——記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特級教師李庾南

    2023-11-01 16:23

    來源:中國教師報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有人說李庾南是“在班級里長出來的教育家”。“教育家,我實在不敢當,這是我一生的奮斗目標,但我對教育家是從課堂里‘走出來’的,是在班級建設中‘長出來’的深有體會。”李庾南說。

    10月17日上午,在江蘇南通召開的全國第五期“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研修活動暨李庾南“‘班級育人’60年”成果推廣會上,1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人頭攢動。會議的主角——坐在首排的南通市啟秀中學教師李庾南十分專注,幾個小時未看一次手機,卻頻頻向聽眾回頭,習慣看一看“學生”的反應。

    “老師”,這是李庾南一生只有的一個稱號,她把這兩個字融進了骨血中。

    “‘老師’是一個偉大的身份,我自己并不偉大,但是‘老師’的身份讓我必須偉大。”李庾南說。

    誠哉斯言。

    課中乾坤

    “第一次穿這樣的套裝,別人都說我變年輕了。”玫紅色套裝里的李庾南消瘦而精干,目光炯炯,聲音洪亮,讓人看不出這位全國唯一一個獲得兩次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的老人已經84歲了。

    此刻距她第一次站到講臺已經過去了66年。

    李庾南與數學的緣分始于初二時的平面幾何課,那時她考試成績不佳,幾何老師陳元樞引導她走出迷茫:“你思考書上定理哪來的?怎么得到的?不懂的時候不要問人,多看看書上的例題,再想想我課上講了哪些題……”之后她和同學一連做了幾百道幾何題,在反復練習摸索中,李庾南慢慢愛上了這種感覺。

    1957年,高中畢業的李庾南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教師行業,踏上了啟秀中學的講臺。雖然回家只需要10多分鐘,但她選擇了住校:早上和學生一起跑步、做操;晚上在辦公室備課。上課生疏,她就先聽前輩上課,課后反復模仿練習,然后再回班上課……漸漸地,從生澀到成熟,由平淡到卓越,李庾南班上學生的數學成績常常名列前茅,學校也時常安排她去上公開課。

    1978年,乍暖還寒時節,教育界撥亂反正,改革大潮悄然而起。

    活躍的改革氛圍讓李庾南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同樣一個班老師是一樣的,為何學生成績仍有好有壞?

    這是她多年來的教學心得:盡管教師費盡心思地講課,但有的學生始終不在學習狀態,因為不同學生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她認為教師要引領和激發學生求學意愿,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學習。

    她開始打破整齊劃一的班級授課,給學生有問題就問的機會,并成立小組形式的“小課堂”。在小組里,學生互幫互助、互相交流,彼此豐富、鞏固知識。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當時,南通市教育局提出提高教學質量的出路在改革,恰好一次集體備課輪到啟秀中學,但授課教師有事請假,就讓李庾南去講。她認真備課,并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頗受大家認可。領導也一眼相中了教學經驗豐富且喜歡思考的她,支持她搞教改。

    從何入手?思考教學中的困惑,李庾南發現了突破口——盡管有教師教,但學生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學會,她提出了“自學”;課堂不是封閉的,要讓學生能夠提問交流,互相吸取經驗,這是“議論”;教師的作用不是告訴學生“是什么”,而是點撥、幫助、指引,這是“引導”。這便是后來名聲大噪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雛形。

    1981年,江蘇省數學教學年會在南通召開,李庾南第一次面對這么多觀眾執教公開課。“李老師,祝賀你今天上了一堂非常好的課。”上完課后兩位專家給了她鼓勵;在江蘇省第二屆數學教學年會上,她作了題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六個層次”的報告,文稿在《江蘇教育》上刊發,這是她平生第一次正式發表文章;在隨后的全國數學年會上,她的課幫助“江蘇‘戰勝’了上海”……

    1985年5月,李庾南第一次坐上去北京的列車。除講課外,她還與中國第一位教育心理學博士林崇德溝通了對“自學”“自學能力”等概念的認識及教學實踐。“兩個多小時的交流,更堅定了我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和‘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研究的信心!”

    從此,李庾南走出江蘇,開始一步步在全國舞臺上綻放。

    我還沒當夠老師……

    如今的李庾南還在堅持為學生上課。

    幾年前,老伴重病在床,耄耋之年的李庾南每晚守護左右,第二天一早,教室門口仍然出現了她的身影……“我熱愛課堂,離不開它,我還沒當夠老師。”問及將來的打算時,李庾南依然斬釘截鐵地回答。

    李庾南始終離不開課堂,目前為止已送走了20多屆學生,許多家庭的祖孫三代都在她的教育下成長。

    為什么?幸福是一個答案。“我越老,經驗越多,學生越喜歡我,家長越信任我,這就是享福。”李庾南說。

    點亮,是另一個答案。李庾南認為一名教師的價值在于用自己的生命點亮孩子的生命。“離開了課堂,我的生命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的心也就無處所用、無處安放,也就無法點亮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有人說李庾南是“在班級里長出來的教育家”。“教育家,我實在不敢當,這是我一生的奮斗目標,但我對教育家是從課堂里‘走出來’的,是在班級建設中‘長出來’的深有體會。”李庾南說。

    啟秀中學校長祁金莉清楚地記得那天見到李庾南的場景,“推開辦公室的門,她沖我興奮地喊‘我又發現了新教法’”,即使這節勾股定理李庾南教了不下百次,她也早就錄制過該課的國家級示范視頻。時至今日,李庾南每次教學生都有嶄新的手寫教案,每天都在重新備課、尋求突破,每時每刻都在跟自己較勁……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這樣評價李庾南,“她以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態度做研究,生成群體的實踐智慧;以充滿創造性的實踐智慧,凝練出‘雙螺旋育人’的實踐范式”。

    而李庾南認為“每個老師絕不能重復‘昨天的故事’,舊船票是登不上未來之舟的”。

    “奶奶班主任”

    班主任,這項差事在許多年輕教師看來吃力不討好,巴不得一分鐘都不做。李庾南呢?

    從“姐姐”到“奶奶”,66年的堅守,李庾南創造了“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的班主任”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1957年高中畢業,李庾南就當上了班主任。未滿18周歲的她與學生年齡相差不大,在學生眼里她是“姐姐班主任”,但學生反而樂于接受她的指導,師生關系非常融洽。

    “我想是因為自己真的把他們看成弟弟妹妹,與他們平等相處,因此我能從學生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李庾南說。

    20世紀60年代,李庾南當了媽媽,對學生的感情中夾雜了母親對孩子的嚴慈相濟。

    那時在她班上,有一個學生患有癲癇,一發病就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抽筋。她總是蹲下身來,拿著手帕擦他的嘴,掐他手上的穴位,然后叫學生趕快去請校醫。在她的示范帶動下,不少學生主動去辦公室拿臉盆打水,紛紛照顧那個學生。她說:“我的行為也是對班上其他學生的一種教育。”3年里沒有人歧視這個學生,他過得很快樂。

    李庾南對學生要求也很嚴格。“我希望我的‘兒子’和‘女兒’將來都能夠有出息”,她教育學生:要么不做,要做一定要成功。那時候她帶的班級無論考試成績還是集體活動,各項競賽都是第一名。幾十年以后,當年的學生已經六七十歲了,遇到她還感激不已。

    1978年,隨著課改的深入,李庾南漸漸悟出“教育的主體是受教育者自己”,提出了“自學、自理、自治、自律”的教育要求,著力培養學生“四自”精神和能力。那時在她的班上,班干部都是毛遂自薦的,選舉產生的5名班長實行輪值制,定期召開值日班長會,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案,制訂班級活動計劃等。

    進入新世紀,成了“奶奶”后,李庾南說自己“好像格外慈祥了,寬容多一點,常常允許學生犯錯誤,不像年輕時那么急躁”。

    這些年在校園遇到學生,許多學生不是喊“李老師”就是喊“李奶奶”,有些學生還特地趕上來問“奶奶好”,特意不加“李”。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驗的積累,李庾南意識到學習力的誘發、培養和發展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又明確提出“發展學力”的教育主張。“學力既是學習效果和教育質量的真實體現,又是學生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發展學力即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近年來,李庾南總結幾十年教育生涯的經驗,提出了“自育·互惠·立范”的育人理念。“自育”,即自我教育。“互惠”,即把班集體建設為成長共同體,大家互學互幫,最終成為“互惠”式的發展同盟。“立范”,首先是指教師為學生樹立榜樣,其次是指學生之間相互“立范”,最后是班級外的模范,班主任也要適當地“請進來,走出去”。學生應在教師的教育、引導和影響下,逐步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和社會的公民。

    “我覺得我這輩子做教師很有成就感,我的青年、中年和老年都獻給了我可愛的學生,他們也把純真的情感、深厚的情誼回饋了我。”李庾南說。

    開枝散葉

    晚年的李庾南除了堅持為學生上課外,還把許多精力花到了推廣她的教學方法和思想上。

    多年前,劉東升還是一個教學水平一般的鄉村教師,2005年他參加了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南通鄉村教師培訓班,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教學水平快速提高,陸續獲得南通市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等獎項,如今已經是南通市學科帶頭人、南通市教研院初中數學教研員。

    “黃公望又號大癡道人,我感覺李老師對課的‘癡’與他的‘癡’是相通的,她‘山高人為峰’,更可貴的是現在仍不斷攀登,讓我高山仰止。”劉東升如此評價恩師。

    不只在南通,全國像劉東升這樣被李庾南改變命運的教師還有很多。

    晚年的李庾南曾8次到甘肅送課,足跡遍布臨夏、康樂等西北各地。蘭州四十九中教師馬宇勛說:“她總是提前聯系我們,手把手教我們方法,又反復為我們磨課,嗓子沙啞也不停,直到大家都勸她休息。”如今,入職僅5年的馬宇勛已擔任學校數學組副組長。

    蘭州四十九中副校長周蕻曾將一尊黃河母親沙雕送給了李庾南,她“就像黃河潤澤甘肅大地那樣滋養著我們的教育”。2018年李庾南到蘭州送課,不慎摔了一跤,腿部骨折。大家都勸她不要上臺,她不聽,硬是要穿上最大號的拖鞋去上課。徒弟推著輪椅,她在幾十節課堂里穿梭、指導年輕教師,堅持上完了全部課程。“我不能讓孩子失望,只要我還能爬,我一定上臺講課!”李庾南如是說。

    安徽省宿遷市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主任王邦柱表示,兩年來宿遷大力推廣李庾南教育成果,先后開展4次專題培訓,還成立了3所李庾南實驗學校宿遷總校縣區分校。河南省濮陽三中校長司馬仲杰表示,今年以來,學校數學組30名數學教師一直在學習李庾南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當前“雙減”政策背景下,“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具有很好的推廣意義。

    如皋、海門、昆山3個縣級實驗區,甘肅蘭州、新疆伊寧、江蘇宿遷和徐州四個地市級實驗區,50所種子學校、100名“種子教師”、400余所實驗學校……如今,李庾南的育人思想惠澤大江南北,數十萬人因此受益。

    記者手記

    印象李庾南

    “我現在每餐還能吃兩碗米飯。”南通的大會上,記者見到了李庾南,她笑瞇瞇的,小小的身體里似乎蘊藏著大大的能量。

    是啊,80分鐘的講座一口水不喝,一小時的授課一分鐘不休息,8節公開課的聽課、評課、指導全程參與……

    “對教學的熱愛讓李老師充滿活力。”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章建躍說,“她的課不刻意,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處處閃耀著處理教學基本關系的智慧。”

    “活力”是很多人對她的印象,有人叫她“超人”,精力旺盛的她一輩子沒得過什么大病。

    年齡,是她身上永恒的話題。

    “那時候她已經76歲了,是‘超期服役的老兵’,但還要繼續在學、愛、行、創4個字上下功夫,讓我受到極大震撼。”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楊瑞清觸景生情,想起了2015年第一次聽李庾南作報告時的情景。

    如今,他聽到了李庾南84歲時的報告,說自己“有一種被澆灌、滋養的幸福感”。

    雖然老,但絕不舊,而且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

    正如她在大會末尾講的這堂“三角函數課”一樣。上臺前我看到她手邊的教案,足有七八頁之多,密密麻麻的連ppt都精心設計過,她像第一次踏上講臺那樣準備著這堂課。

    天有不測風云,上臺前一分鐘,她腳下一滑,摔倒在地,起不來身了。

    醫護車即刻準備就緒,全場教師急切地關注著李老師的情況,幾個徒弟主動請纓……

    但她堅持要繼續上課,大家把她抬到椅子上,60分鐘的時間里,她強撐著講課,徒弟代她板書。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指揮家,她輕車熟路,巧妙引入主題,自如地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得出答案,效果不俗。

    “對不起同學們,老師出了點事,只能坐著上課了。”李庾南誠懇地說,“我之后還要去你們班聽課,希望下次能看到你們更自信的笑臉。”

    “‘老師’是一個偉大的身份,我自己并不偉大,但是‘老師’的身份讓我必須偉大。”她用實踐證明了自己的話。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