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yu0ak"><xmp id="yu0ak"></xmp></code>
    <abbr id="yu0ak"><source id="yu0ak"></source></abbr>
    <li id="yu0ak"><source id="yu0ak"></source></li>
  • <abbr id="yu0ak"></abbr>
    <rt id="yu0ak"><acronym id="yu0ak"></acronym></rt>
    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首頁> 中國教育>

    躬耕教壇四十載,他們與教師節“一起出發”

    2024-09-10 08:32

    來源:津云新聞

    分享到:
    鏈接已復制
    字體:

    天津北方網訊:桃李芬芳,教澤綿長,教師節又到了。今年9月10日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40個教師節,40年來,無數教師耕耘三尺講臺,一片丹心,育萬千桃李。

    弦歌不輟,薪火傳承。教師節40載歲月之際,我們將目光投向那些隨著教師節的腳步同步而行的“引路人”,一方講臺書寫著他們教師人生的春華秋實,也見證了40年來基礎教育的變遷。

    和教師節“同步出發”的他

    陪伴一屆又一屆學生走過重要時刻

    今年是天津市四合莊中學政治教師劉寶忠任教的整整第40個年頭,也是他所經歷的第40個教師節。對于和教師節“同步出發”的劉寶忠來說,新中國成立后“一個不落,全趕上”的教師節,既是歲月留下的標記,也是自己教師生涯的“刻度”。

    40個教師節,見證了劉寶忠堅守三尺講臺的決心。“我是1985年下半年參加工作的,也就是說當年剛開學沒幾天,就趕上了第一個教師節。我還記得那時我所在的學校放了半天假,還給老師們發放了幾十元獎金,這在當時也算是不小的一筆錢了,當天老師們還一起吃了頓飯。”劉寶忠清晰地回憶起自己經歷過的教師節時光,“后來,年復一年的教師節里,我作為教師接受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的感謝和祝福,也見證了許多學生走出校園、長大成人,一晃就是40年過去了。”

    劉寶忠

    讓劉寶忠印象最深刻的,是2012年的那個教師節。當時,四合莊中學在校內操場舉行完一個教師節慶祝活動,師生散場后,劉寶忠突然被前一學期自己擔任班主任時的高一班級班長叫住了。“老師,請您先不要動。”這位班長說道。隨后,只見幾十名學生紛紛從各自的班級走出來,一起來到劉寶忠面前,獻上鮮花,齊聲說了一句“劉老師,您辛苦了!”

    “當時,高中還是文理分班的模式,這些孩子是我原來任班主任的高一班級的學生,新學期開始,大家已經被拆分到各個新班級去了。沒想到,大家瞞著我約定好了一起臨時‘化零為整’,給了我這個班主任一個驚喜。”回憶起十幾年前的那個教師節,劉寶忠動情地說道。

    40年的任教時光中,劉寶忠擔任過很多次班主任,自2011年至今,他更是連續擔任了14年的班主任,接連將4屆學生從高一帶到了高三。回顧自己教師生涯時,劉寶忠覺得,成為班主任是教師的榮譽,同時也是教師能力得到提升、受到學生信賴的最好契機。

    “上世紀90年代初,我第一次擔當班主任。如今,我還有兩年就退休了,今年這批學生將是我帶的最后一屆。我是6月生日,到他們高考結束那一刻,也恰好是我退休的時候。在職業生涯末期回頭來看,能作為班主任陪伴一屆又一屆學生走過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我覺得很榮幸。”劉寶忠說。

    多年來很多學生有疑難時,會來找他商量。這種來自學生的信任,在劉寶忠看來是40年任教生涯帶給他的一筆寶貴財富。

    不同的教育時代

    相同的師者“初心

    對劉寶忠來說,1985年開始擔任教師的那段回憶,不僅包含他所經歷的第一個教師節,也是對改革開放后不久那一批教師隊伍面貌的記憶。

    劉寶忠是天津的第二屆“中師生”,對于今天許多年輕人來說,“中師生”這個詞語或許已經比較陌生。所謂“中師”,是中等師范學校的簡稱。上世紀80年代初,在高考恢復不久的背景下,全國中小學教師出現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為緩解中小學教師的缺乏,1980年教育部發出《關于辦好中等師范教育的意見》,隨后,中等師范學校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壯大,全國各地紛紛選拔初中畢業生到中等師范學校,學習3年或4年后再分配到中小學任教。

    劉寶忠回憶說,在那個時代,初中畢業上中師,是不少優秀中學生的選擇,“當時,各個中學名額有限,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才能考入中等師范學校。這批學生往往十八九歲就投入教師生涯,如今已進入職業生涯末期或已經退休。到了21世紀初,隨著大學擴招等因素,中師生的數量逐漸減少。”

    可以說,中師生的發展歷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普教師資人才培養的變化。“當時,我們的培養模式和后來從大學畢業的教師存在一定差異。為了盡可能適應更多學科的教學工作,我們在學校里要學習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生理、教學教法、心理學等等,甚至是音樂、美術、體育等也需要學習。可以說是‘吹拉彈唱’什么都行,只要中小學開設課程的,幾乎都要學習。”劉寶忠說,這樣一種培養經歷,正反映出當時教師力量的緊缺。

    劉寶忠

    站在任教40年的時間節點回頭看,劉寶忠覺得,雖然時代不同,但教師的專業性和責任心是相通的。通過多年工作和與年輕教師的交流,劉寶忠見證了教師隊伍培養的日益規范化,也對教學的方法有了更多思考。

    “我剛當老師時屬于比較‘直’的那類,看到學生哪里做錯了,會不留情地指出來,態度經常十分嚴肅,總想著既然是缺點,就必須得讓他改過來。”劉寶忠說,正是在多年擔當班主任的過程中,劉寶忠有機會真正了解學生們的所思所想,也感受到了漫長時光在教育理念上的變化投射。

    “最近十幾年連續擔任班主任,我考慮的東西更多了,會覺得‘堵不如疏’,會去思考更巧妙的方式。”劉寶忠說,“比如2017年我帶的班上有位男生,性格比較活潑,總是擾亂課堂,也影響別的同學學習。但后來我發現他其實有很不服輸的一面,我就引導他跟身邊同學比著學、一起學,還讓他當了班長。后來他果然有了很大進步,畢業后還多次回校看我。多年后這個學生的家長對我說,‘劉老師,沒有您就沒有這孩子的大學上,就沒有他現如今的成長’,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和肯定。”

    在劉寶忠看來,教師能夠轉變思路,不再把學生身上的缺點看作一成不變的短板,這源于教師經年累月的經驗,也跟幾十年來中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分不開,“任教40年回頭再來看,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水平整體上毫無疑問是提高了,一份份師生情,背后都是每個老師用心觀察、思考的結果。”

    任教生涯難忘的最后一課

    和“每堂課都上成教學觀摩課”

    在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呂萍感慨著,沒想到,自己教師生涯的最后一課,居然是如此難忘。

    現年60歲的呂萍是天津市第七中學的英語教師。2024年,她任教的最后一屆學生聽說了呂萍即將退休的消息,決定給她一個驚喜,表達對呂萍的愛意與不舍。在這學期呂萍任教的最后一堂英語課前,同學們偷偷在教室里布置好橫幅、鮮花,站在教室門前,靜靜地等待呂萍的到來。

    “我一推開教室門,只見學生們齊刷刷地站著,幾個學生走上前為我獻上鮮花,向我道了辛苦。我后來才知道,學生們和班主任提前幾天溝通了時間,起了個大早,在早自習開始的7:20之前就把一切布置妥當,就為了給我個驚喜。這是我教師生涯最難忘的瞬間之一。”呂萍說。

    呂萍于1986年畢業于天津師范大學,多年來一直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工作,連續擔任2015屆、2018屆和2021屆的高三實驗班英語教學工作。由于頸椎病日益嚴重,呂萍送走2021屆高三畢業生后,主動向校領導提出到初中任教。隨著與學生相處日久,呂萍不斷感受到學生各自不同的可愛之處。

    呂萍

    這些年最讓呂萍感到開心的,是教育部門、學校和學生對她教學水平的肯定。多年來,她獲得眾多國家級、市級、區級榮譽獎項:學生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第4屆市雙優課、市區級示范課觀摩課、青年教師英語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優秀論文、天津七中雙優課一等獎、天津城市快報名師家教專欄“讀者心中名師”稱號……而來自學生、家長的贊揚和錦旗更是不勝枚舉。

    呂萍記得,早年間進行教研活動,往往是教研員要走課表后,不打招呼推門就進,這讓老師們有一定壓力,但也進步很快,“我告訴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每一堂課都盡量做成觀摩課的水平。后來一位教研員聽完課后問學生,‘呂老師平時每堂課都這么精彩嗎?’這句話讓我覺得很開心。”

    談及教學水平提高的“秘訣”,呂萍覺得一是專注專業,二是終身學習。有一年呂萍教的高三班級結束高考,學生家長給呂萍送了一面錦旗,呂萍說,她特別喜歡那面錦旗——“因為那上面的英語語句運用得很好,很地道。可能這就是英語老師習慣性的著眼點吧。”

    呂萍覺得,雖然自己是讀師范專業出身,但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關鍵在于“終身學習”的精神,這也是多年教師生涯給她最大的感悟,“時代一直在變,教學的要求也在變,老師想要持續教好學生,就得不斷學習。”

    “做老師,要一直‘在路上’”

    正如呂萍所說,近40年的時間跨度下,教學的不同之處,俯拾可見。

    過去,老師們出題常用的是需要親自用手“刷”的油印試卷,而今天的學生恐怕早已不知道油印試卷為何物;過去由一張黑板、一根粉筆組成的三尺講臺,也早已被各色多媒體教具所填充。而在教學內容上,三十多年過去,光是教材就換了好幾個版本,學科考察的形式、重點也都經歷了多次更替。作為一名老教師,呂萍對這樣的變化看在眼里。

    呂萍還記得,早年間參加首屆全國高中英語教師基本功大賽時,還要考察教師們在黑板上畫簡筆畫的功力,而現如今在豐富的多媒體教具輔助之下,早已很少需要教師動手畫簡筆畫,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判標準,也在與時俱進。

    “畢竟學生在變,這就要求老師也不能一成不變,要一直‘在路上’。”呂萍說。

    呂萍多年來獲得的部分榮譽證書

    “老師需要具備專業性,但也得跟得上時代潮流。”——在60歲的年齡、38年的任教歲月上往回看,“變化”是呂萍聊得最多的話題。

    時代在發展,老師們看似守在三尺講臺上,實則永遠會面臨新的問題。呂萍剛當老師時,像家訪這種家校溝通的形式還很常見,而如今人們早已習慣用手機和家長微信群來聯系。隨之而來的,還有當下的學生日常容易沉溺于手機游戲、短視頻等娛樂的問題。

    “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經歷,而現如今的老師都需要想辦法去協調、解決。”呂萍說,最近幾年自己的一大轉變,就是更愿意去和學生交朋友。

    “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雖然我的年齡不斷增長,和學生們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但我反而覺得和他們的距離更近了。或者說,我比剛當老師時更善于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更愿意和學生們交朋友。”呂萍說。

    呂萍還記得,剛當老師時,為了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讓學生專心聽講,她會在業余時間專門訓練自己的語氣、語調和聲量,從而在課堂上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就擔任班主任的老師,呂萍覺得那時的自己比如今要更不茍言笑一些。

    而現如今,呂萍善于和學生交朋友,發現這更能獲得這個時代學生們的信賴。她會嘗試去看學生們社交賬號里分享的東西,會和學生們閑聊他們關注的圖書或外國劇集,然后從中選出貼合現在學生日常生活的例子,用于英語教學中。

    在呂萍的微信視頻號中,時常能見到學生們喜歡的英語知識。在學生們看來,60歲的呂老師是個能跟上時代的、有些“潮”的老師,上她的課,不讓人覺得枯燥。

    種種努力和探索,換來的是學生對老師的喜愛和欽佩。學生們會對她說:“呂老師,全世界無敵最可愛的老師!”“呂老師,太牛了!”“有幸在十幾歲的年紀遇到閃閃發光的您,您在臺上侃侃而談,我在臺下默默聽課,或許我只是您桃李滿天下的一部分,但是我還是想說,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

    學生給呂萍的寄語

    “您能讓呂老師再繼續教我們嗎?”——這是上學期期末,呂萍任教的班級學生聽說她即將退休,對其他老師的一句問話。呂萍覺得,學生們這些真誠話語,就是對自己教師生涯的最大肯定。

    記者手記

    又是一年開學季,又是一屆教師節。時光匆匆,新中國的教師節已走到了第40個年頭,那些經歷過最早幾屆教師節的老教師們,也帶著桃李滿天下的芬芳,迎來了職業生涯的最后時光。

    據教育部介紹,最早確立新中國教師節日期的過程,來自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建議,之所以定在每年秋季學生入學后不久,是取義“讓學生在新學年的開始,就記住教師的辛勤和光榮”。由此,初秋的當下,成了人們習慣地感恩老師的日子。

    正如教師節最初的美好寓意一樣,今天,整整40個教師節給全國師生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回憶。40載歲月,變化的是一代又一代師生的年華容貌和各自的人生成長,不變的則是堅守奉獻的責任心和尊師重教的精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天這個日子,讓我們向所有默默堅守在一線的老師道一聲:節日快樂!

    (津云新聞記者 侯沐偉)

    【責任編輯:曾瑞鑫】
    返回頂部